沦为反面教材,才发现环评“信用分”有多重要!

近日,生态环境部公开第六批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(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),均涉环评文件弄虚作假。

生态环境部表示,作为环评制度的“生命线”,环评文件直接关系到环评制度的公信力与有效性。环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环评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也不辩自明。

沦为反面教材,才发现环评“信用分”有多重要!

生态环境部就此提醒建设单位——

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,加强对受委托编制单位的约束,明确各方责任,不能“一委了之”,当“甩手掌柜”,避免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近年来,环保工作人员应该明显感受到,环评力度持续加大,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公开也在同步进行。

要注意,在环评过程中,环境影响评价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,每个责任主体都将被冠以环评信用。

对于环评失信企业或个人将可能被信用平台列入“黑名单”,而进入这则黑名单后,则将被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(表)的编制工作,且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依法不予受理其编制的环评文件,以带动环评文件质量的整体提升。

为了维护自己的“信用分”,

环评人还需要不断精进专业知识。

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近日就发布了有关举办2022年第10期碳排放政策解读及碳排放核算、核查报告典型案例培训班的通知。

本次培训将重点解读《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》、解析重点行业碳核查报告质量监管与执法要点及典型案例、解读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(试行)》文件等。

培训对象则是环境管理人员、碳排放管理及相关技术人员、环保咨询及编制单位、监测机构、行业协会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环保相关负责人和环保技术人员等环评相关人员。

目前,各地环评已经取得阶段成效,环评工作持续向好。

如,青海省构建起了权责清晰、便捷高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体系,吉林省环评审批于今年5月进入“电子证照”时代,吉林省级环评审批不仅可在线出具加盖电子印章的环评批复文件,更将批复文件电子版同步至“吉事办”平台等。

环评工作正在走上“快车道”,国家多部门发布政策表明,要持续推动开展环评,提升环评能力,推动环评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。

环评优化中,环境提升时,信用分可不能再丢了!